校友简介:
王庆革,男,1992年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原吉林农垦特产高等专科学校)药用植物系经济植物专业学习。1995年7月毕业,就职于白城市洮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先后任副主任、主任职务;现任洮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主任。2022年1月1日职称被评为正高二级。
获得荣誉:
2014年获得白城市劳动模范称号;
2014年获得吉林省第十三批突出贡献奖;
2015年获省第五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人选;
2016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20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吉林省优秀基层“三农”工作者
2021年获吉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长白山基层专业技术领军人才称号;
2021年获得吉林省第二批人才分类定级B类人才称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好!我叫王庆革,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原吉林农垦特产高等专科学校)九五届药用植物系经济植物专业的学生,时光荏苒、转眼间毕业离开母校近三十年,这次能够回到母校参加校庆感到非常的激动,也非常地荣幸。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从吉林农垦特产高等专科学校,到今天的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回首三十年母校的历程,感受着母校的发展变迁深深为母校感到自豪。现在又看到了当年培养我的老师还依然是那么的亲切,心情非常激动,任岁月流逝、不变的是情感,看着那曾经熟悉却已经随时光变迁的一草一木还是那么的熟悉。
我1992年考入吉林农垦特产高等专科学校,95年我肩负着学校老师的殷殷教诲、满怀着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走入社会,在农业技术推广一干就是三十年,刚参加工作时,任单位的田间试验员,承担着由开始十几个到后来五十几个田间试验。工作之余经常到附近农村转转、去田间看看,跟农民谈谈:种什么品种,施什么肥料,怎样施肥,效果咋样。经常没有休息日,除了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还带着一堆难解的实践问题到处寻找答案,当时不像现在的网络方便快捷,那个时候找到相关技术的资料都要一笔一笔的记录在本子上研究琢磨,弄不明白的问题也会经常去农户家敲门请教,直到弄明白。
2011年,上级组织的信任,任命我为洮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但是我初心依旧,还是坚持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组织技术员深入到重点乡村、田间地头,调查苗情、墒情、病虫草情,及时掌握作物的长势长相,来对应使用哪些技术来增产增收。每年共开展调查研究几十次,编写技术手册累计15万多字,成为指导农民农业生产的参谋和助手。
2014年,我带领科技人员在安定镇友谊村董喜秋家,指导他种植一块面积为17亩玉米超高产示范展示田,公顷产量达到33530斤,17亩玉米田销售收入达到3.7万元,打破了我市玉米大面积种植亩产没有吨粮的历史,成为洮南市水肥一体化简约版的雏形,为洮南市大面积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奠定了基础。同时,每年在水稻种植方面,开展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加强田间管理宣传。带领水稻种植户任涛搞水稻秸秆原位还田技术、氮肥后移技术。使他家水稻公顷平均产量由最初的1.8万斤上升到2.2万斤。
在全市组织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和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中,本着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我市粮食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指导思想,凭着自己多年学习的业务知识和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带领全市农业技术人员共培养、建立科技示范户881个,示范田累计面积5000亩,示范带动200万亩,每年集中开展大型培训30余场次,直接培训农民近2000人次,辐射带动农民2万余人,解答农民疑难问题数千条,推广新品种、新产品32个,新技术10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仅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玉米亩产可增加200多斤,按目前应用面积100万亩计算可增产粮食2亿多斤。有力促进了我市的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同学们,从事农业生产和科研工作,充满了艰辛和枯燥,一点成绩的取得,需要专业知识的积淀,更需要一颗执着追求的恒心,有的同学可能会问,工作这么久以来,你气馁过吗?诚实地说我想过,我也有过退缩,那是什么促使我坚持下来呢?是热爱!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热爱家乡的这方热土,更想用自己的所学所得改变家乡农民受苦受累收入少的命运。我的底气是掌握的科学知识和常年在一线的工作实践,教会了我如何去科学种田,更多的是母校和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我明白了我们不仅要做一名有知识、热爱土地的学生,更要做一个勇于探索、不怕困难、执着追求的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知识带给我们的价值和意义。当时学校的条件还相对简陋,没有现在这样的现代化设施,但学校汇聚了优秀的教师团队,正是他们的陪伴和坚守,我得到了丰厚的知识滋养,度过了丰富、充实、紧张、快乐的三年大学时光。历史在跨越中变迁,社会在前进中发展。如今的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已经成为一所底蕴深厚、实力强劲的本科大学。作为校友我非常自豪,也由衷地羡慕你们拥有的今天!
同学们,从事农业生产和科研工作,充满了艰辛和枯燥,一点成绩的取得,需要专业知识的积淀,更需要一颗执着追求的恒心,有的同学可能会问,工作这么久以来,你气馁过吗?诚实地说我想过,我也有过退缩,那是什么促使我坚持下来呢?是热爱!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热爱家乡的这方热土,更想用自己的所学所得改变家乡农民受苦受累收入少的命运。我的底气是掌握的科学知识和常年在一线的工作实践,教会了我如何去科学种田,更多的是母校和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我明白了我们不仅要做一名有知识、热爱土地的学生,更要做一个勇于探索、不怕困难、执着追求的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知识带给我们的价值和意义。当时学校的条件还相对简陋,没有现在这样的现代化设施,但学校汇聚了优秀的教师团队,正是他们的陪伴和坚守,我得到了丰厚的知识滋养,度过了丰富、充实、紧张、快乐的三年大学时光。历史在跨越中变迁,社会在前进中发展。如今的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已经成为一所底蕴深厚、实力强劲的本科大学。作为校友我非常自豪,也由衷地羡慕你们拥有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