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蒋诗梦,湖南湘潭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毕业生。回首往昔,一路走来,满是成长与收获的足迹。

2006年8月,我独自踏上了北上的列车,来到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开启了我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涯。那时候的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与迷茫,但心中始终怀揣着对知识的炽热渴望。在大学的校园里,我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无论是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还是课后自己在图书馆的钻研,都让我不断充实自己。我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凭借着这份努力,我有幸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获得更是让我坚定了在农业科研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它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我努力的认可,让我明白,只要坚持,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010 年本科毕业后,我毅然决定继续深造,考入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在华南农业大学的三年,是我科研能力飞速提升的三年。这里有优秀的导师,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对科研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跟随导师深入实验室和田间地头,参与各种科研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的学术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对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我努力撰写论文,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给更多的人,也因此获得了华南农业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二等奖。这份荣誉让我深知,付出终会有回报,也激励着我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更让我倍感光荣的是,在这期间,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2013 年,我通过公开招聘进入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开启了我在桑蚕科研领域的新篇章。初入研究所的生态桑研究室,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但我没有退缩。我虚心向同事们请教,深入到桑树种植基地,仔细观察桑树的生长细节。我记录着不同环境下桑树的生长状态,思考着如何通过生态手段提高桑树的产量和质量。后来进入桑品种研究室,我开始专注于桑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方向的研究。我深知种质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石,为了培育出更优质的桑树品种,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科研项目方面,我参与了众多重要的课题。在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的《桑树对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中,我无数次穿梭于污染耕地与实验室之间。我亲自采集样本,分析桑树对重金属的吸附和转化原理,经过反复试验和研究,为重金属污染耕地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在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桑叶花猪循环种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里,我与团队成员一起研究桑叶的营养价值,探索如何将桑叶更好地应用于花猪养殖,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养殖效益。还有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科研计划项目《优质超高产多用途桑树品种选育》,我深入研究桑树的遗传特性,通过杂交、诱变等技术手段,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桑树品种,为桑蚕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我还主持了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科研计划项目《桑树湘 7920 多倍体育种材料离体诱导技术的研究》,在这个项目中,我和团队成员一起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具体操作的每一个步骤,我们都精心策划、严谨执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最终成功建立了一套有效的离体诱导技术体系,为桑树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

在专利和标准制定方面,我也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参与的 2 项国家发明专利,凝聚着我和团队成员的智慧与汗水,这些专利将为桑蚕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持。我还参与了 2 项地方标准和 1 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实际生产经验,为桑树种植和蚕桑养殖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促进整个行业的标准化发展。同时,我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了 11 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涵盖了桑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的多个方面,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能为同行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推动整个领域的发展。
2022 年,我有幸入选湖南省乡村振兴青年人才研究院智库专家。这对我来说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工作,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乡村实际需求相结合,为乡村桑蚕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希望能帮助农民提高收入,改善生活,为乡村经济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心中充满了对母校老师们的感恩。在母校学习期间,老师们的教导如同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他们不仅传授给我专业知识,更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做科研。他们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下去。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就没有今天的我。

我也想对年轻的学子们说,一定要珍惜在校的时光。老师是你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的经验和知识是宝贵的财富,要虚心向他们学习。同学们之间的情谊也是难能可贵的,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可以共同进步。同时,要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不断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潜力,相信自己,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母校就如同那涓涓细流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予我知识的滋养与力量,让我能够茁壮成长。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我美好的回忆。我将永远铭记母校的培育之恩,祝愿母校越办越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在农业科研和教育领域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